政论 流亡作家
政论 66 流亡作家
Writer who goes into exile




 


 
北方写了一个不错的贴子, “中国特色的流亡作家 ”。

我理解一个贴子不错,一篇文章好,不一定指我同意其中观点,只要我认为文章言
之有物,我就认为是好贴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就不错,因为言简意赅,用
不多的话说清了一个道理。如果有两篇文章:一篇与我观点完全相同,是老生长谈,
没有自己的特色;另一篇与我观点不同,但是将问题引深到我没有到达的领域和境
界,我会毫不犹疑的认为后者是好文章。其实人生在世,固然知己难求,但是一个堪
与匹敌的对手恐怕更难求了。前者是互相的仰慕,欣赏,后者是 互为师长, 互在
鞭挞啊!

这是题外的话。

北方认为流亡是不能回到他生活家乡而流亡在外的人,同时还认为作家是指以写作
为业的人,尤指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人。因此,一般能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
大都也是能出版发行的人。

首先我不同意流亡是不能回到他生活家乡而流亡在外的人,譬如自己不愿回到他生
活家乡而流亡在外的人也应属流亡。不能回去是属于官方定义的流亡者,而因为政
治、文化、道德、宗教、信仰原因不愿回去,应该属于民间意义的流亡者。但是这
不是说所有的外国侨民都属于流亡,所谓流亡应该具有精神意义上与母国格格不入
的因素,而侨民,不都是因为这个理由侨居的。例如福建偷渡客、贪官卷款盗、太子
公主国外基地、 生意贸易商行、 明星外国护照等等, 都不应属于流亡的范畴。

我也不认为被称为「作家」者,其作品大都也都能出版发行的人,更不认为是文学
创作上有成就的人。在思想控制,将文学艺术当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的专制国家,
这个看法更为强烈。国内作品都能出版发行的人严格说很多都是党的文化宣传队,
从中国当政以来,中国“作家”是这样生产作品的:

土改时,他们生产出一大堆农民在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下,已到了无法活下去的故事。
这时候共产党的工作组奇迹般地降临了,共产党的土改政策拯救了农民和中国农村,
农民高呼着共产党和毛泽东万岁的口号从此走向幸福生活;

合作化时,他们生产出一批农民由于缺乏劳力,只能出卖土改分得的土地,农村中
又出现了贫富分化的故事。这时候共产党的工作组又奇迹般地降临了,领导农民走
合作化的道路,农民又一次高呼着共产党和毛泽东万岁的口号走向幸福生活;

反右时,他们生产出一批右派要反天夺权,工农兵义愤填膺,坚决不让右派再让他
们回到旧社会吃二查苦的动人故事;

大跃进时,他们生产出一批农民成立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的
故事;

三年灾难时,他们生产出一批农民坚决走合作化道路向打退了三自一包的资本主义
进攻的故事;

文化革命时,他们生产出一批老革命革命意志衰退,蜕化变质的的故事;

打倒四人邦时,他们生产出一批伤痕文学,为老革命在造反派的迫害下所受的委屈,
送去人民的同情。让老革命在回忆往事时,感慨万千;

一批人先富起来时,他们生产出一批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让先富起来的人和
他们的二奶看得如痴如醉,不时加入一些帝王管理国家如何不易的话语,让未富起
来的人少些不平。同时写作人也可以增加收入,真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在中国作家的观念中,人民就是他们的生产工具。就象工厂主使用机器,驾驶员开
动汽车,他们想怎么用就怎么有。他们可以将三年灾荒时正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农民,
写成正在人民公社金光大道上幸福地歌唱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向阳花,而不感觉到这
和说谎和无耻有什么联系。

这些作品不要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价值, 甚至都不能贯穿共产党整个当政时期, 
现在还有人去看土改时周立波写的“暴风骤雨”吗?  还有人去看文化革命时的
“欧阳海之歌”吗?

至于作家是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人,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说在共产党的中国,作
家大都是看风使舵,仰人鼻息的风头文人,恐怕要更接近事实。

现在让我们回到流亡作家的题目上来,什么是流亡作家?流亡作家就是其意识、思
想、不同于主流和母国文化的写作人,而且他们的作品大都找不到地方去出版。 

流亡作家的大部分作品都会被历史吞没,自生自灭,只有极少数能够幸存,但是人
类的很多文化珍品就埋藏在这些幸存的流亡作品之内。

流亡作家的珍品会经过历史反复的筛淘,这种筛淘有时并不完全公正,因为它得不
到政治、商业、团帮势力的捧场,很多因为得不到传播而夭折。最有趣的例子是高
行健先生的灵山,高行健先生是名副其实的流亡作家,此作品在幸运的得到纳贝尔
奖后,仍打翻了中国社会的醋昙子,引起了中国官方作家和民方自认为权威的写作
者的联手讨伐。如果高行健先生没有纳贝尔的幸运, 那么他在中国这个社会是铁死
无疑。

但是一个社会之所以仍有希望, 有未来, 不正因为它仍有着这些为了坚持个人见
解而牺牲自己利益的流亡作家吗? 


	
 

 

 




首页HOME目录 ⊙ 下一篇